当前位置:爱玉堂翡翠网>翡翠知识>正文

玉石打磨需要什么工具 手工磨玉石工具有哪些

导语:玉石打磨需要什么工具 手工磨玉石工具有哪些

目录导航:

  1. 玉石打磨需要什么工具
  2. 手工磨玉石工具有哪些
  3. 辨别真假玉佩的方法
  4. 玉石雕刻用什么工具
  5. 玉石雕琢用什么工具啊
玉石打磨需要什么工具

玉石打磨需要打磨机;圆盘抛光机;一套金刚石钻头;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一套金刚石什锦锉;以及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

上述工具中,玉石打磨机是使用最基础的工具,它是玉石雕刻用非常常见的手持式打磨工具,一般多以电动为驱动源,分为有刷和无刷马达作为驱动源,由于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速度须在30000转/分钟以上,功率65W以上才比较适宜。

玉石的打磨抛光

经验一:

1、准备一个类似小电钻的打磨机和一个圆盘抛光机。

2、准备相应的一套金刚石钻头。

3、准备相应的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

4、准备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

5、准备一套金刚石什锦锉

6、准备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

工序是:

1、先用电动工具安上金刚石钻头修饰玉件,再用金刚石什锦锉细致修好。

2、用圆砂纸(由粗砂细砂)进行大面积修磨。

3、用圆布轮抹上抛光膏进行大面积抛光。

4、用毡磨头抹上抛光膏进行细部抛光。

5、亦可用橡胶磨头直接抛光。

6、最后可用1200号砂纸进行手工抛。

经验二:

地一步:上膏,将雕好的翡翠的表面涂上一层膏状的抛光粉,绿色的为氧化铬橙红色的为氧化铈.

第二步:推磨,用二千目的砂轮磨表面.

第三步:重复前两步,一般要重复二次.

第四步:上毛刷,将钻石粉涂在翡翠的表面然后用硬毛刷来抛.

第五步:细工,开始对大工具抛不到的小地方来抛磨.用竹子,沾钻石粉,大一点用竹筷子,小的地方就要用到竹牙签了.

第六步:精抛,将翡翠涂上钻石粉后用硬皮来抛磨,国内大多用牛皮,缅甸大多用象皮.翡翠这就抛好光了,不过还要有几道收尾的工作要做.

第七步:清洗,目的是将抛光好的翡翠上面残留的抛光粉清洗干净.主要用超声波机来清洗,清洗不到的地方再用酒精来擦.

第八步:上腊,对翡翠成品表面一的种保护,可用开水洗掉接下来就是吹干.一件精美的翡翠就这样与大家见面了.

经验三:

翡翠的雕刻抛光工艺———翡翠硬度高,但只要有金刚石或人造金刚石工具加上速度就可以进行随心所欲的雕刻。抛光打磨到光彩照人可不是简单的。有最基本的三道工序

1、粗磨——用(1000—2000目)金刚砂制作成各种形状工具认真细致打磨光滑。

2、细磨——用(1600—1800目)金刚砂同上法进行打磨致光滑有光泽。

3、上亮——用半生牛皮制作工具蘸抛光粉(2800—3000目金刚石粉)反复摩擦,使翡翠制品里里外外光泽鲜亮。

4、过蜡——过蜡是为了防水,防脏物污染。

经验四:不用机器用手抛光玉器

1、准备好下列东西:

水瓢一个;长约8厘米的废牛皮带一段;600#、1500#水砂纸;玉石抛光粉。

2、 依次用600#,1500#的水砂纸打磨玉器至看不见磨痕为止。

3、 将皮带段的一端剪开一个口子,使之成为“人”字形。

4、将适量的抛光粉放入水瓢中,加入少量水,将其调成糊状。

5、用皮带段的开口端沾上抛光粉糊,手捏住皮带段的另一端,将抛光粉涂到玉器上,反复摩擦至玉器光亮。(本人经验要1-1.5小时)

6、抛光过程应保持抛光粉呈糊状,如太干,可加适量的水.

手工磨玉石工具有哪些

玉石打磨需要打磨机;圆盘抛光机;一套金刚石钻头;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一套金刚石什锦锉;以及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

上述工具中,玉石打磨机是使用最基础的工具,它是玉石雕刻用非常常见的手持式打磨工具,一般多以电动为驱动源,分为有刷和无刷马达作为驱动源,由于玉石的质地很坚硬,速度须在30000转/分钟以上,功率65W以上才比较适宜。

加工玉石需要的工具有:

1、微型角磨机 直径30毫米。很适宜较大平面的打磨、切割操作。

2、玉石打磨机 玉石打磨机是玉石雕刻用非常常见的手持式打磨工具,一般多以电动为驱动源,分为有刷和无刷马达作为驱动源。

3、微型电磨机 转速有35000-50000转每分钟,更换磨针无需辅助工具,效率高、安全性强。由于马达在手柄外部改变了传统雕磨机有软轴传递动力从而导致抖动大,操作者容易疲劳、雕刻工件粗糙不光洁的弊端,轴承、夹头容易损坏的弊端。

4、左右往复锉 左右往复运动,适宜较浅的细窄、沟槽类的打磨、抛光。一般往复速度0-7000次每分钟,可以采用金刚条、油石、羊毛加研磨膏等方式加工。打磨细槽不易产生喇叭口,并且和前后往复锉比较在浅槽加工中效率高。

辨别真假玉佩的方法

目前在玉器的识伪中没有仪器进行有效的测试,但是利用我们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识,利用客观科学的理论分析,完全有能力对玉器的真与伪进行有效的识别。
1、历代玉器被广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赝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新开发的石料、矿料,或用黄岫岩假冒黄玉。在实践中必须掌握和分清真伪玉器材料上的差别,分清同一种材料的新旧差别。
2、要认识各种玉器材料的基本结构特征,并且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匀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渗透性。当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后就能够分析古玉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埋藏的时间长短,对玉器本身应该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氧化腐蚀特征,并掌握其演化过程的各种特征规律。而赝品不是根据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据真品的各种特征,只是根据真品的表面效果进行模仿,违反了自然氧化和演变的规律,与真品有本质上的差别。
3、要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征。这种受浸蚀而老化的现象与赝品使用新材料或老旧残料进行重新切割磨制加工,成形后所暴露出来的新工艺面会产生明显的色差或破坏原有的氧化皮层。
4、不能把区别玉器材料作为辨别玉器真伪的决定依据,因为从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万年形成的同一种材料,在辨伪中只能把识别材料作为单荐辨伪的依据,如果材料上无法有效地确认差别,应该从其他方面继续搜寻真伪的差别证据。
5、目前赝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质量极差、价格极低的玉石杂色料或石性严重的次料进行伪造,成形以后再进行人为强化腐蚀,造成玉器表面形成极厚的氧化腐蚀皮层。这种皮层容易脱落而且脱落后根本没有洁净透润的质地。这种花地杂色料是历代古玉不使用的,只是现代骗人用的一种石料。
6、要认识和掌握历代玉器绘画风格及表现风格,并掌握各时代玉器造型风格结构特征。在辨伪中,有些玉器可以从造型结构上确认真与伪,但是有些高仿赝品极难识别。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其他方面搜寻真与伪的差别证据,由于民间玉器的风格造型极其古怪复杂,因而不能以器型风格决定其真伪,而只能作为感觉效果判断的一项参考。
7、玉器艺术的工艺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体,古玉完美地体现了工艺效果。而赝品在这方面有明显缺陷和不足,要么结构造型美而工艺技术磨制却达不到这种效果,要么工艺设计有缺陷。
8、我们必须承认,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会对产品的工艺质量和标准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从古至今制造玉器设备工艺和工具材料在不断地改革发展提高,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工艺技术特征。当我们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征,就会认识到现代赝品哪些部位工艺不对,哪些工艺技术磨制有缺陷。
要认识到玉器的加工方式从古至今始终利用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的方式,在实践中必须分析工艺效果,哪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为手工操作的不稳定性造成,从这方面区别真伪。另一方面要有能力认识玉工磨制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某些工艺效果,识破赝品故意制造工艺误差或某些工艺技术缺陷,对比真伪玉器工艺死角部位的差异。
现代加工工具的材料和研磨材料的组成成分与传统之间的差别,造成纹饰线条方面的工艺磨制产生明显不同。这种不同是设备工具及材料造成的,不是现代设备能够模仿的。古玉器的加工磨制主要采用游离沙式的研磨方式,这与现代赝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形的玉器有明显的工艺差别。要掌握历代古玉在工艺磨制程序方面的规律,以及各种工艺技术处理手段方面的特征规律,对比赝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处理手段有差别。
9、了解赝品的制假手段和技术,掌握赝品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模仿的各种工艺效果特征。要分析和掌握真伪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别,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别,并分析出光亮方面的技术和材料差别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理,从而区别真伪亮度效果差异。
10、历代古玉普遍存在着巧色及带色料玉器的现象,但这种材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经历长期地下环境的浸蚀,造成局部色料部位被首先氧化腐蚀,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特征规律。玉器被氧化浸蚀部位大部分是由于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蚀性差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内部应力造成的玉器裂纹,这种状态会被首先渗透或浸蚀,它与赝品人为制造的假效果有结构上的差别。现代赝品利用色料、边角脏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别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皮假冒,这种造伪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实际上这类赝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结构和色差,与真品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必须识别哪些是色料杂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赝品,哪些是真正腐蚀受沁。真正的古玉无论受到哪些氧化腐蚀受沁都会产生硬度变化、色差变化、渗透过渡等现象,而赝品人为制造的明显的渗透现象、硬度变化、色差和过渡等现象。要在广泛的实践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蚀受沁的特征规律,在此基础上区别哪些是人为的强化作伪,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蚀受沁。
11、掌握生坑玉器的主要特征。所谓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后没有进行过任何清造处理,玉器本身粘附着各种沉积物质,而且附着力极强。而赝品是采用人为制造在玉表的附着物,这种人造附着物质粘结密度及粘结力很差,这是辨别真伪的一方面,生坑玉器应没有任何人为处理留下的痕迹。
12、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后经过人为的清洗处理,这类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种种出土特征。一般情况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蚀残损部位能够留下沉积物质,由于清洗有些部位会出现轻微划痕,工艺棱角出会产生轻微的人为致残现象。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赝品主要采取制造表面氧化层工艺方面采用保持工艺棱角部位的锋利度,死角部位沉积物质附着力却很差。要特别注意并有能力区别半生坑玉器。当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赝品有相当数量流入市场。
13、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后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润程度并没有达到相当的熟旧程度。这类玉器表面有氧化质感并有轻微的磨损,轻微的棱角碰伤,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积物及其他各种特征。这种玉器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仿造成这类玉器的赝品主要是采取球磨振荡设备及喷沙设备制造表面氧化质感效果,使整体结构及工艺棱角产生圆滑过渡。这类玉器的仿造难度很大,与真品对比会找到赝品的很多漏洞。14、熟坑玉器是长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艺棱角有相当的圆滑过渡,手感极好。在把玩中,人体的汗液、酸、碱、植物蜡等渗透到玉器纵深,使玉器内部折射光加强交反射到玉器表面形成半透明状态的油透感,经过人为长期盘磨会使玉器表面产生不同时期的划痕重叠现象,有些残损会产生残痕圆滑过渡。而赝品不具备这种时间和条件,因此只能采取加强表面光亮度的手段进行假冒。当前有一定数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15、必须掌握赝品用氢氟酸进行腐蚀所产生的各种状态,因为这类赝品残留有的毒气体对人体危害极大,不能在房间内摆放或随身佩带。
16、收藏玉器不能局限性只懂得玉器,必须对雕塑、瓷器、绘画、竹木牙角、金银铜器等古董项目有识别真伪的基本能力,因为其他类古董的真伪所表现的特征规律与玉器是相通的。辨伪首先要确认真品,只有在实践中掌握真品的实质,才能够具备识伪的能力,才能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文化内涵。更不要采取自我封闭的收藏方式。

扩展资料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由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而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1、真玉器,温润光泽,半透明不透明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他杂质,乃正常现象。假玉器则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

2、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3、把待鉴定玉器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击,真玉器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的无美妙声音发出(此法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4、手触摸法:真玉器放在手里一掂,手感沉重,假的掂起来较轻飘。另外,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5、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自然就是真玉。

6、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7、放大镜观看: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8、刀划法:真玉器较坚硬,用削笔刀划无痕迹,假的则较软,刀割见痕迹。刀划的时候应选择玉器的底部或不显眼的部位。另外,部分岫玉玉石由于硬度在2。2—3之间,所以,也可能出现划痕,实际操作时应注意鉴别。

9、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较密。假的断口整齐发亮,乃玻璃类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头一类,用七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别其边、角、洞、镂空、刻线的地方,于细微处可发现假货的蛛丝马迹。

声音

玉佩拿起来,用手指轻轻弹一下,就能够听到很清脆的声音,如果是假的玉佩,只会有一种沉闷的声音

颜色

不管是绿色的还是琥珀色的亦或是白色的玉佩,颜色不会特别的纯净,不可能整块玉佩完全是一种颜色,总要或浅或深的,如果颜色完全一致,这块玉佩可能就是假的。

内里

拿起玉佩对着阳光或者等灯光看一下,真正的玉佩里面有一些条纹装,或者是棉絮状,假的玉佩里面会有气泡状。

重量

真的玉佩拿在手里,即使玉佩很小很会感觉到沉甸甸的,而假的玉佩即使很大,拿在手里也会发飘。

玉石雕刻用什么工具

一般人有四种。一,横车,是那种有电机和车头组成的,功能一般,价格在800元左右。

二,锣机,这是一种可以手拿的工具,就象是握笔一样方便,但是其速度是一致的。

三,电子机,此物也是手拿的,也很方便,而且其转动速度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三,苏州横车。和横车有些相同,但是其速度也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后两种可以对玉器进行精细雕刻。价格在2000到4000不整。之后就是一些在这些主题工具上安装的小工具,那些小工具都是通用的。比如切割的,打磨的,打空的,很有一些小的工具。主要是看,做的步骤不一样,就要换不一样的工具。

玉石雕琢用什么工具啊

1、线切割法:用马尾可马鬃绳充当“锯条”,不断地加砂和水,来回往复地拉动“锯条”磨擦拉锯,慢慢地便可把玉料剖成两面平整的玉片。

2、砣切割法:砣,是利用简单的机械原理作旋转,从而达到截割加工玉器的工具。其具体方法是,在一个水平轴上安装一个圆盘,然后将缠在圆盘一侧的轴上的带子分别连接在脚踏板上,治玉工匠用脚交替地踏踩脚踏板,轴子便旋转起来,旋转的由子同时带动被称为“砣”的圆盘转动,此时只要在圆盘上加水和石英砂等砂类物质,就可以通过磨擦来加工玉器了。

3、片切割法:用石片或木片等磨擦切割加工玉器的一种方法。这是根据良渚玉器上出现的呈“V”字形的切割痕来推测的。玉器的钻孔据现有考古资料分析,良渚文化时期钻孔除用石钻外,可能发明了圆木棒或竹管加砂蘸水研钻的工艺,并有实芯钻、管钻等方法。

4、玉器打磨法良渚文化时期打磨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将玉料固定,用砺石加水在玉料上打磨;一是将砺石固定,用玉料加水在砺石上打磨。

5、玉器的雕琢,细石类的燧石,硬度达7度左右,要高于良渚古玉,可以用来雕刻玉器。这符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说法。没有准确的资料,只是猜测。

6、玉器的抛光“抛光”是治玉的最后一道程序。几乎每一件玉器都要经过抛光(当然也有个别小件玉器,在用竹片截割时已很光滑而不再抛光)。良渚文化时期抛光的物质可用光滑的竹片或兽皮,而用兽皮抛光的机会更多一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爱玉堂翡翠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翡翠原石的产地是不是只有缅甸 世界翡翠产地前十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